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低碳 > 低碳产业 >

树立“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低碳形象”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5 21:06:26 

导读: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的低碳贸易壁垒也将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愈演愈烈。我国政府和企业只有顺应这一国际潮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树立“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低碳形象”,对外贸易才能在低碳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的低碳贸易壁垒也将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愈演愈烈。我国政府和企业只有顺应这一国际潮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树立“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低碳形象”,对外贸易才能在低碳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保护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本国制造业,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垄断地位,以环境保护为由,纷纷采取计算碳足迹、征收碳关税、制定碳标准、扩大企业碳信用交易范围等措施,对外构筑绿色壁垒,行贸易保护之实,使我国外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国外低碳贸易新壁垒,是我国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一项全新课题。

低碳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低碳经济也不例外。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它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低碳化,延伸产品价值链,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另一方面,低碳经济要求企业花大力气从产业结构、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等环节上脱胎换骨,对我国目前的企业来说,这又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碳标签”、“碳关税”、“碳中和”等新的低碳贸易壁垒的实施,不但影响我国出口利益、恶化外部环境,甚至也在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出口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出口量下降,国际市场占有率降低;生产管理要求苛刻,危及中小企业生存。

      低碳绿色壁垒的实施,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非常苛刻。目前,我国缺乏低碳经济激励政策,缺乏明确配套的低碳法律法规和标准。低碳环保产品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和进行技术研发,对原材料及辅料加工甚至是劳动力熟练程度都有一定要求。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为之,只能退出国际市场,危及企业生存。

政府层面: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低碳经济

      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政府应抓住低碳时代的经济发展机遇,调整和优化我国贸易与产业结构,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引导企业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绿色低碳产业,优先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低碳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政府有关方面应加强绿色预警能力,密切跟踪低碳贸易壁垒的发展,特别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新动向,深入调研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碳排放政策、法规等情况,结合我国碳排放现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推动各地预警系统的横向联合、信息共享,指导企业制定有效的应对举措。

     扶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为企业提供低碳改造技术和扶持资金,扶持企业研发、引进低碳技术和设备,降低产品能耗,提高产品附加值,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帮助企业了解碳足迹评价程序,协助企业完成产品/企业碳足迹报告;将绿色低碳产品与企业纳入质量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行绿色低碳产品标准化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推动国内相关认证制度的建立,制定相关促进制度以及资助奖励管理办法推动低碳认证技术,利用“低碳订单”或“碳标签”倒逼机制作用,助企业实现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低碳化。

      完善低碳激励政策支撑体系。政府应早做“低碳绿色产业”规划,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出台鼓励、支持政策,通过减免税收和信贷优惠等政策导向,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企业层面: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

     培育壮大自主低碳品牌。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核心技术,并制定新的低碳产业标准,这是跨越欧美低碳贸易壁垒的最好途径。企业应主动出击,把低碳理念放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把提高能效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来实施。企业应设立专职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企业和产品的低碳、节能、环保工作,深入了解欧盟、美国能效等级新标准的要求,在技术上、设计上、原材料上进行针对性的应对,在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上下功夫,把开发生产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低碳产品作为主攻方向,把低碳经济和企业品牌营销相结合,积极引进、采用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培育和壮大自主低碳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建立强大的低碳产业链。企业应从产业链抓起,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全方位调整和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优化整个生产流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量化考核,实现每类产品、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碳排放量的数据化管理,有计划地进行企业或产品碳足迹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实施产业链营销和产业链布局,建立真正的“低碳蓝海”。把低碳应用在技术开发等方面,在选材、产品设计和产品包装等方面抓好低碳,在服务和管理方面体现低碳,倡导绿色经营,通过使用清洁能源、绿化厂区等方法实现碳中和。此外,企业还应联合前端的供应商、后端的销售商等全产业链,一起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实现低碳技术改造工作的对接,使全产业链形成强大的“低碳竞争力”。

     总之,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的低碳贸易壁垒也将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愈演愈烈。我国政府和企业只有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这一国际潮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树立“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低碳形象”,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外低碳贸易壁垒,对外贸易才能在低碳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湛江市检验检疫局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