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亚欧能源网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首页联系我们添加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低碳 > 国内资讯 >

碳交易短期“钱景未卜” 国际环境风险较大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5 20:18:10 

  距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已一个月,我国第一个强制碳市场正式运行,635家工业企业和200家大型公共建筑均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同时诞生了中国首单碳排放权交易,这无疑在中国碳交易史上具有破冰的意义。

  “国内的碳交易试点才刚刚开始,但国外的碳交易CDM都已经结束了。”李先生曾参与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基本上都是减排项目,从项目建设开始准备,减排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拿到国际市场上,卖给发达国家有碳排放需求的企业。”

  在碳交易过程中,虚拟的标的物,国际减排的大环境,为炒作提供了可能。有炒作机构希望以类似炒钢材的手法,以双轨制的运营模式,通过数次拆分,炒高碳价,卖给排放超标的发达国家。

  某碳汇基金工作人员郭先生(化名)称,自己所在公司正在炒碳,“炒高了再卖给发达国家一些需要减排的企业。”除了股权投资,投资者还可以直接从该公司购买碳单位。“目前做这生意的人不多,利润很好。”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际碳交易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有业内人士透露,CDM项目必须通过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核准,否则相关投资很可能就打水漂;而且该项目必须在建设成功后才能拿到钱。另外,在当前国际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被炒高的碳单位是否能卖出仍是个未知数。如果销售不出去,炒家的利益很可能得不到保障。

  而目前国内的碳交易也存在很多乱象。有场无市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人才也是一个软肋。另外,在核查领域,就有不少机构都宣称自己是唯一或者数家具有国内权威的核查机构之一。不少业内人士对国内碳交易的前景还存有疑虑。业内人士张峰估计,大部分咨询公司和业主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

  交易标的只是“数字”

  虽然数年前碳交易就已在中国兴起,但时至今日,这个概念对很多人来说依然陌生。

  与传统意义上的交易不同,碳交易过程中并不存在实际的物品交换,就是说,买卖的并不是二氧化碳本身。

  “交易标的只是一个被认可的数字,一个量。”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碳交易的产生源于《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为了减轻这些国家的减排压力,京都议定书还确立了一些灵活机制,清洁能源机制(CDM)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基于CDM,受到二氧化碳减排约束的发达国家企业和政府机构,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或者资金投入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合作,从而获得该项目降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抵扣其自身的排放量限额。基于由于这个原因,二氧化碳排放量才成为有价格的、可以用来交易的商品。

  “上个月国内的碳交易试点才刚刚开始,但国外的碳交易CDM都已经结束了。”业内人士李先生告诉记者。

  鉴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国际义务,要降低同样额度的碳排放量,发达工业国家在本国实施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在发展中国家,于是,越来越多的发达工业国家来到中国寻求清洁发展合作项目,中国企业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碳交易的活动中,市场潜力巨大。

  李先生曾参与过CDM项目,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基本上都是减排项目,从项目建设开始准备,减排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拿到国际市场上,卖给发达国家有碳排放需求的企业。”

  国际碳交易风险较大

  不过,记者了解到,要完成一个CDM项目并不简单。联合国有一套对CDM项目进行审核的独特规则,特别复杂。

  有知情人士透露,自己在操作CDM项目时,依照的是联合国设计的模型去做,这样就相对容易通过注册。经过联合国认定的第三方机构再核准这个数字减排量等程序之后,这个数字就成了商品。

  看上去是个无本生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际碳交易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有业内人士透露,CDM项目的风险在于该项目是不是CDM项目,必须通过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核准,如果通不过,就不能注册,相关的投资很可能就打水漂。另外,该CDM项目被通过后,必须在建设成功后才能拿到钱。

  而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投入CDM项目的开发费用并不低。“一般而言,碳交易并不是项目投资的主因,而是附属的增加值。”李先生说。

来源: 赢周刊能源网 http://www.aeenets.com/ 【投稿QQ:631001965



分享到:

亚欧能源网  广告热线:010-61224401  传真 010- 61224401  客服QQ:924467170  Email: mxzh2008@163.com    Copyright 2005-2011 aeene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欧能源网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37512

本站网络实名:亚欧能源网